你说喜欢杏花微雨,可人间四月天的开局,总回避不了淡淡愁绪。进入4月,就意味着春天的第一个节日——清明,就要来了。因特殊情况,时隔三年,今年的清明对于沈阳市民来说,意义尤为重大。不仅如此,由于今年清明假期调整,市民祭扫的时间相对以往也将更为集中。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祭扫高峰,于洪区殡仪馆制定了一系列方案,细化管理、精准要求。全体工作人员“严阵以待”,用最诚挚的态度推己及人,用最周到的服务抚慰人心。
以党建带动服务:
(相关资料图)
全年无“平峰”,管理不放松
于洪区殡仪馆努力打造高素质服务方队,切实将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融入工作落实和服务群众的全过程,在民生领域践行躬民励政服务承诺。
在“规范”中历练成长:全面实现“协调联动,安全有序,低碳环保,平安祥和,便民服务,措施得力”的工作目标,全力做好清明踏青祭扫服务各项工作;
在“协作”中锤炼队伍:坚持节假日无休、全天24小时为市民提供服务,秉持“阳光、依法、便民、惠民、廉洁、绿色”服务承诺;
在“惠民”中诠释担当:全面落实基本殡葬服务惠民政策,实行一次性告知。利用设置宣传栏、显示屏等形式,让市民了解流程、知晓政策;
在“创新”中突破进取:在延续“网上祭祀”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民意,为市民提供更贴心、更舒心的服务,让市民暖心、安心。
以真情温暖人心:
服务落到实处,细节体现用心
随着清明小长假的来临,前来于洪区殡仪馆祭扫的市民越来越多。为更好地服务祭扫市民,于洪区殡仪馆出台了一套清明节期间便民举措,用优质服务方便市民。
从3月中旬开始,于洪区殡仪馆就开始按照清明高峰来服务市民,不仅工作时间延长,还提供24小时的祭祀预约服务。此外,于洪区殡仪馆忠实履行殡葬惠民政策,对前来祭祀的军烈属、现役军人及老弱病残者优先引领服务。
据悉,为应对清明高峰人流,殡仪馆增派了工作人员,在园区各个路口及设备点进行安保和维持秩序工作,特别是骨灰寄存处实行人流划分,严格区分出入口,避免踩踏拥挤现象发生。记者在服务大厅看到,墙壁上悬挂着急救药箱,咨询台上也摆放着便民箱,配备针线包、纸巾、胶水、笔等。饮水机更是随处可见,市民随时能喝上免费干净的饮用水。清明期间,于洪区殡仪馆更是大力倡导文明祭祀,专设鲜花无偿兑换烧纸服务处,引导祭祀群众远离烧纸,文明、低碳祭祀。
以柔情诠释“安逸”:
收起各自不易,只为抚慰人心
“安逸宫”,是于洪区殡仪馆骨灰寄存处的另一个名字。在这里,10名女性工作人员组成的团队用特有的细心和柔情,陪伴着长眠在此的灵魂,等待前来探访的亲人。
骨灰寄存处主任贾艳弘说,“我们班组平均年龄38岁,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贾艳弘介绍说:“年龄最大的同事46岁,孩子高三,父母70岁;年龄最小的同事30岁,刚刚怀孕,但是,她们没有因为各自的情况而耽误工作,影响工作。”
骨灰盒寄存,是市民治丧流程的最后一道程序,不仅是办理逝者骨灰盒寄存,还要接待后续的各时期及逢年过节的祭祀工作,既要保障骨灰盒进出的安全性,又要做好家属情绪安抚工作。
如今,贾艳弘的班组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市民的认可,她却说:“我们的工作没有秘诀,凭借的就是细心、耐心和真心。”在工作中,经常遇见带着情绪、带着矛盾的丧属,但贾艳弘和她的姐妹们早已练就了一身本领:需要情绪发泄,她们能化身排遣的出口;家里情况特殊,需要特殊关注的丧属名单,她们全都了然于胸。
“拿得起业务,吞得下委屈;外表柔弱,内心强悍。用最和缓的语言,应对最激烈的情绪;用真挚的态度服务,抚慰生离死别的伤痛。”这就是骨灰寄存处每一位成员最真实的写照。
如果说,人生注定是一场断舍离,那么在告别的时候,希望有不舍的眼泪,也能得到抚慰的感动。“人生总有归途,我们希望做逝者最后‘打招呼’的送别者,更希望做陪伴生者走出悲伤的安慰者。”于洪区殡仪馆负责人说到。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苏慧婷
摄影记者 王 勇
编辑 李丹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世界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