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陆家嘴金融50人论坛共话金融高水平开放与金融风险管理
【资料图】
4月27日,中欧陆家嘴金融50人论坛·2023春季峰会在上海举行。聚焦“全球资源配置、流动性危机与金融风险管理”,与会嘉宾探讨了海外风险事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与金融监管的启示。
警惕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效应
目前,海外风险事件尚未画上句号,它将如何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对中国金融市场又有何启示?
“3月以来,美国硅谷银行、瑞士信贷相继‘爆雷’,美欧央行不断加息的负面效应显现,流动性危机充斥全球市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理事长汪泓表示,系统性金融风险尚未出现,但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效应不容忽视,值得我国相关市场警惕。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回顾了硅谷银行破产事件始末,从银行资产负债的角度对当前中国金融风险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银行仍起主导作用,银行资产以信贷为主,导致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信贷风险。
“受全球信贷宽松政策和低利率政策影响,银行业利差收窄,盈利下降不可避免,将导致拨备能力与风险敞口失衡。同时,在资本市场,中国银行业的市净率极低,这影响了资本募集能力,必须依赖自身盈利来补充资本。”姜建清说,风险管理是长期动态的过程,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动力转换的新阶段,中国银行业风控面临新的挑战。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继续保持审慎的良好状态,既不要过度宽松,也不宜过度收紧,持续有效地把握好度。
“流动性是生命线。”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认为,在应对各种挑战和危机的过程中,金融机构要秉持“家里有粮、心里不慌”的心态,要强化逆周期思维,以科学的资产负债表的确定性,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王俊寿表示:“要树立全风险管理理念,不能孤立地看待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声誉风险会相互传染、相互强化甚至叠加。监管部门在对金融机构风险进行监测和管控的过程中,必须在总体风险管理架构下开展研究、研判,准确设计监测指标。”
持续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
观察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发展脉络,一条主线是风险事件频发的国际金融市场,另一条主线则是展现韧性、逐步复苏的中国经济。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表示,当前,经济金融领域呈现全球资源配置成本上升、流动性收紧、金融风险加大的新特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屠光绍表示,通过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中国经济增长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持续提升。
上海被赋予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使命,在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方面责无旁贷。汪泓认为,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入高水平发展的新阶段,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金融风险管理水平是题中应有之义。
如何高水平发展上海金融服务业?汪泓建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牢牢把握国际化定位,统筹发展离岸、在岸两个市场;建设富有韧性、更具活力的金融市场体系,在着力提高金融要素市场深度广度、定价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深入推进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建设金融对外开放先行区;构建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网络,提升上海金融基础设施体系的国际化程度和危机应对能力。
巩固上海金融风险管理中心地位
如何平衡好高水平金融开放与金融风险管理,成为当下各方关切的问题。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显著提升,服务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
“金融跟风险管理有内在的联系,因为金融是一个高风险的产业。国际金融中心不仅是交易的中心、资金融通的中心、金融机构集聚的中心、人才集聚的中心,也是风险集中的中心。”上海市法学会金融法研究会会长、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吴弘表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必然要建设风险管理中心。
上海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原副院长文学国认为,建立金融风险管理中心,要处理好金融风险管理和金融开放、金融风险管理和金融科技发展、风险管理中心和地方及中央金融监管的关系。
“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而言,风险管理就是如何防范系统性风险,以及在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后如何进行危机管理。”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金融科技专委会主任、原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马弘表示,要从制度入手,探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技术支撑,使用数字化技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让资产在数字化技术加持下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世界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