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对于货运司机来说是“难熬”的一年,一方面,疫情影响下,货车司机劳动强度增大。另一方面,油价多次上涨,成本升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22年货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过去一年,61.93%的货车司机反映运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车辆过剩,60.39%的司机反映运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货源不足。此外,货主和公司压价、疫情波动、中介黄牛压价、其他司机压价等也是导致运价变化的原因。
(资料图片)
5月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关于货运低价的问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组织近期召开的第三期现代物流智库论坛上,关注公路货运行业的专家们和物流企业负责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针对货车司机成本高、运价低等问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贺登才提出如下建议:在车辆供给规范化上,一方面加快淘汰非标车辆,禁止非法改装车辆上路,优化存量资源。一方面通过提高新购车辆首付标准,杜绝“零首付”,减缓增量资源入市进度;在司机信用法制化上,可以开展公路货运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制定货主企业、物流企业和司机“黑名单”,完善奖优罚劣机制,倡导行业诚信经营。推动平台开展诚信货主、诚信物流企业和诚信司机推荐,引导各方规范履约。
供需关系是影响运价主要因素
《2022年货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货车司机劳动强度总体较大,有超过四分之三(76.21%)的司机日均工作时长在8小时及以上。数据显示,被调查货车司机中,28.45%的货车司机日均工作时长在12小时及以上;日均工作时长在8小时和10小时的货车司机占比分别为24.28%和23.48%。
劳动强度大,但运输成本上升让货车司机成为“费力不讨好的职业”。中物联数据显示,2022年平均油价上涨幅度约三成,按照燃油成本占物流企业运输总成本30%计算,总运输成本上涨了约10%。由于大部分企业签订运输合同没有涉及油价联动条款,在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下运输企业、个体司机缺乏议价权。
在劳动强度大、成本增高的情况下,运价不但没有攀升,反而一再降低,这背后主要是受货运需求不足、运力供大于求的影响。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肖荣娜认为,公路货运价格呈稳中有降的态势,总体来看是上涨比较乏力的。主要是由于近年来产业结构升级、运输结构调整使得公路货运的需求的增速放缓,同时货运新军不断加入市场的运力,始终处于一个供大于求的局面,这就导致公路货运价格基本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除此之外,“0”首付也为司机带来较高的成本压力,合肥维天运通旗下卡友地带用户运营负责人杨特从卡车司机的角度表达了看法。
在他看来,从公路运费成本和价格基本情况来说,所有的成本都是按天算的,如果司机停一天,成本就是单纯的消耗,定的低价把这些成本摊掉,这是它的底层逻辑。成本中大部分——比如燃油——是属于政策性的,可以调整的就是车贷,不是让卡车司机调整,而是挂靠公司调整。比如,“0”首付带来的大量成本是挂靠公司收取,还有大量的社会金融机构,支付的利息是不透明的。由于卡车司机本身法律意识薄弱,他们承担的各种费用会比较高。
从车队的角度看运价问题与成本问题,天津狮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品牌与数字营销经理王双帅表示,影响运价的因素很多:天气、路况、车型、供需关系。企业自有车辆都是通过融资方式购买的,有还款压力。如果没有还款压力,现在货车基本上都不跑了。只要一跑就亏钱,但是车队企业没办法,背着车贷压力,包括货车司机薪资(企业需要维持现金流),哪怕只有极其微薄的利润,也是要上路的,无非是在市场好的时候多赚一些(补偿亏钱的时候)。因此谈运价要在一段时间内来谈。
推进运力集约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货车司机成本高、运价低的问题,很多数字货运平台已经采取干预措施。
以满帮为例,在2021年,满帮上线了异常低价的阻断功能,对明显低于市场运价水平的货源从源头上进行拦截,在平台上不予展示,同时,满帮开通了司机加价反馈渠道。可以对货源进行加价反馈,将信息通过多方触达方式回传给货主,促使双方能够协商形成相对合理价等。
不过在业内看来,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不仅需要企业的努力,还需要政策、监管的共同努力。
对此,肖荣娜提到,应该完善道路货运价格监测机制,引入最低运价的标准合理引导调控市场的供需,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价格,以促进企业经营理性的投资,避免资金急迫地进入市场。此外,可以建立一个成本变化和运价联动的机制,跟上下游企业建立一个长期的协议价格,避免价格波动风险。同时,加强平台型企业运营监管的力度,引导平台企业规范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剑红则表示,需要跳出公路看公路运价,公路应该从国家的宏观政策、各种运输方式公平竞争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防止不公平竞争。科学测度公路成本,可以用变动成本来测度成本的天花板,需要有最低价和合同价理念。合理规划公转铁,科学测量公转铁的程度。发挥数字货运平台的作用,连接好企业和政府。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世界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